
奶酪飘香处 农牧欢歌时 ——内蒙古自治区欢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综述
编辑:2025-10-11 14:57:16
分类:振兴动态
阅读:11次
牧歌悠扬,奶香四溢,近万名农牧民齐聚镶黄旗草原, 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。
秋分时节,内蒙古高原天高云淡,田野鎏金。9月20日, 2025 年内蒙古自治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暨内蒙古首届奶酪 产业品牌推介会在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隆重开幕。
这是自治区丰收节主会场首次设在牧区,吸引了来自全 区各盟市农牧民代表、企业负责人、游客等近1万人次参与。
同一时间,从呼伦贝尔湖泊到河套平原麦田,从锡林郭 勒草原到鄂尔多斯沙地,内蒙古12个盟市都开展了形式多 样的庆祝活动。今年丰收节以“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” 为主题,将“展成果、赛干劲、乐生活、品幸福”贯穿始终。
主会场盛况:牧区首设与奶酪飘香
镶黄旗主会场,椅子是草垛子做的,歌舞是挤牛奶的样 子,前排*重要的嘉宾是勤劳的农牧民。旋律里伴随着奶香 和米香,《阿斯尔联奏》《牧民歌唱共产党》的旋律回荡会 场。
精神抖擞的骑马、搏克、射箭方队整齐亮相,尽显草原 儿女的蓬勃英姿。
“今年主会场首次选在牧区,结合奶酪产业品牌推介 会,推动奶酪产业品牌化、市场化发展。”这一创新结合丰 1 富了丰收节内容,提升了活动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。
活动现场设置了奶酪文化主题展演、奶食品展示赛、现 场制作技艺比赛。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额勒苏台嘎查牧 民巴图乌力吉分享了他的喜悦:“我家通过奶牛养殖、加工 奶食品一体化发展,今年上半年鲜奶加工量达50吨,销售 额80万元,预计全年能突破150万元。”
科技赋能:现代农牧业的坚实支撑
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 组成员、副厅长海山表示:“总体上全区水热条件明显好于 上年,草原地区雨水充沛,牧草长势普遍好于往年。”
内蒙古加快实施“两个一千万亩单产提升行动”,建设 高标准农田近千万亩。
科技赋能为农牧业丰收提供了保障。全区组建11个自 治区级专家组,新建404人的单产提升专家库。今年,内蒙 古开展了“建设1000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、辐射带动‘吨 粮田’达到1000万亩左右”大面积单产提升“两个一千” 行动。
一粒良种,千粒好粮。内蒙古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, 建立联合攻关和科企合作机制,推进实施12个“育种联合 攻关”项目。同时,用好60个“看禾选种”平台和102个 “科技小院”平台,推动优良品种进场入户。
目前,全区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.4%,为把农牧 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。
产业成果:北疆农牧业的丰硕收获
丰收节是展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成果的窗口。近年来, 内蒙古牢记嘱托狠抓稳产保供,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,培优 做强优势特色产业。
着力推进农牧业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,形成了奶业、 玉米、肉羊3个千亿级和肉牛、马铃薯、葵花籽等9个百亿 级产业集群。内蒙古被赞誉为国家重要的“粮仓”“肉库” “奶罐”“绒都”。
数据彰显实力: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增至820.1亿斤, 居全国第六位。“肉库”更加充实,肉类总产量从2022年 的277.8 万吨增至2024年的300.8万吨,羊肉、牛肉产量 居全国第一。
“奶罐”端得更稳,全区牛奶产量由2022年的733.8 万吨增至2024年的776.7万吨,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。
各地同庆:丰收喜悦的多元表达
在主会场之外,内蒙古各地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。
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广场,2025年“中国农民丰收 节”隆重开幕。来自全市9个旗区的农牧民们纷纷晒特产、 展民俗,载歌载舞礼赞丰收。一场集成果展示、技术交流、 市场对接于一体的丰收节活动精彩呈现,充分彰显鄂尔多斯 农业产业蓬勃活力。
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则将“庆丰收”与“学技 术”相结合。在哈日巴召村举办的“玉米单产提升”高产示 3 范田观摩会上,亩均增产200斤至300斤的科学种植成果让 种植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
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的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 实现了“稻熟鱼肥”的丰收盛景。测产结果显示,示范区福 瑞鲤平均体重达744.33克/尾,折合亩产达到100.48斤, 刷新了兴安盟稻田养鱼的亩产纪录。
固阳县2025年绿色高产*油菜试验示范项目创下平 均亩产211.85公斤的成绩,创下包头市历史*高纪录。今 年,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*油菜品种“晋油6号”, 创新采用“一膜三行”种植模式,配套铺设了双毛管精准灌 溉系统。
农牧民主体:丰收喜悦的共享与传递
丰收节庆祝活动中,农牧民始终是主角。在镶黄旗主会 场,身披绶带、胸戴红花的优秀*代表作为前排嘉宾,受 到了*高礼赞。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农牧民的勤劳和汗 水,成就了丰收的季节。
主办单位在开幕式现场发布了惠农惠牧政策,互动环节 中为农牧民送出了丰收幸运盲盒,掌声欢笑不断,气氛热烈 浓郁。
节庆活动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。主会场组织 了赛畜会、搏克、射箭、全民沙嘎、骑马拾哈达等传统比赛 和现场打草等趣味赛事活动,让牧民在竞技与协作中展现生 产本领。同时开设四大送关怀专区,包括送技术、送政策、 4 送法治、送健康。
“丰收,是对农牧民辛勤劳作的*好回报。”自治区农 牧厅副厅长海山在致辞中表示,全区粮食和畜牧业有望继续 实现连丰连稳,“又是一个丰收年”。
丰收节期间,镶黄旗主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区各盟市的农 牧民代表、企业负责人、游客等近万人次参与。牧草金黄, 牧歌悠扬,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海山所言:“总 体上全区水热条件明显好于上年,草原地区雨水充沛,牧草 长势普遍好于往年”。
在河套平原,饱满的小麦早已颗粒归仓;在兴安岭下, 稻田已换上金黄的盛装;在黑土地上,大型机械有序穿梭。 这些丰硕成果,见证了农牧民的辛勤劳作,也预示着内蒙古 农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奶酪飘香处 农牧欢歌时 ——内蒙古自治区欢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综述
编辑:2025-10-11 14:57:16
分类:振兴动态
阅读:12次
牧歌悠扬,奶香四溢,近万名农牧民齐聚镶黄旗草原, 共庆属于自己的节日。
秋分时节,内蒙古高原天高云淡,田野鎏金。9月20日, 2025 年内蒙古自治区“中国农民丰收节”暨内蒙古首届奶酪 产业品牌推介会在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隆重开幕。
这是自治区丰收节主会场首次设在牧区,吸引了来自全 区各盟市农牧民代表、企业负责人、游客等近1万人次参与。
同一时间,从呼伦贝尔湖泊到河套平原麦田,从锡林郭 勒草原到鄂尔多斯沙地,内蒙古12个盟市都开展了形式多 样的庆祝活动。今年丰收节以“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” 为主题,将“展成果、赛干劲、乐生活、品幸福”贯穿始终。
主会场盛况:牧区首设与奶酪飘香
镶黄旗主会场,椅子是草垛子做的,歌舞是挤牛奶的样 子,前排*重要的嘉宾是勤劳的农牧民。旋律里伴随着奶香 和米香,《阿斯尔联奏》《牧民歌唱共产党》的旋律回荡会 场。
精神抖擞的骑马、搏克、射箭方队整齐亮相,尽显草原 儿女的蓬勃英姿。
“今年主会场首次选在牧区,结合奶酪产业品牌推介 会,推动奶酪产业品牌化、市场化发展。”这一创新结合丰 1 富了丰收节内容,提升了活动文化内涵和产业价值。
活动现场设置了奶酪文化主题展演、奶食品展示赛、现 场制作技艺比赛。镶黄旗宝格达音高勒苏木额勒苏台嘎查牧 民巴图乌力吉分享了他的喜悦:“我家通过奶牛养殖、加工 奶食品一体化发展,今年上半年鲜奶加工量达50吨,销售 额80万元,预计全年能突破150万元。”
科技赋能:现代农牧业的坚实支撑
丰收的背后是科技的强力支撑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党 组成员、副厅长海山表示:“总体上全区水热条件明显好于 上年,草原地区雨水充沛,牧草长势普遍好于往年。”
内蒙古加快实施“两个一千万亩单产提升行动”,建设 高标准农田近千万亩。
科技赋能为农牧业丰收提供了保障。全区组建11个自 治区级专家组,新建404人的单产提升专家库。今年,内蒙 古开展了“建设1000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、辐射带动‘吨 粮田’达到1000万亩左右”大面积单产提升“两个一千” 行动。
一粒良种,千粒好粮。内蒙古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, 建立联合攻关和科企合作机制,推进实施12个“育种联合 攻关”项目。同时,用好60个“看禾选种”平台和102个 “科技小院”平台,推动优良品种进场入户。
目前,全区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.4%,为把农牧 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。
产业成果:北疆农牧业的丰硕收获
丰收节是展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成果的窗口。近年来, 内蒙古牢记嘱托狠抓稳产保供,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,培优 做强优势特色产业。
着力推进农牧业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,形成了奶业、 玉米、肉羊3个千亿级和肉牛、马铃薯、葵花籽等9个百亿 级产业集群。内蒙古被赞誉为国家重要的“粮仓”“肉库” “奶罐”“绒都”。
数据彰显实力:2024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增至820.1亿斤, 居全国第六位。“肉库”更加充实,肉类总产量从2022年 的277.8 万吨增至2024年的300.8万吨,羊肉、牛肉产量 居全国第一。
“奶罐”端得更稳,全区牛奶产量由2022年的733.8 万吨增至2024年的776.7万吨,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。
各地同庆:丰收喜悦的多元表达
在主会场之外,内蒙古各地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。
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广场,2025年“中国农民丰收 节”隆重开幕。来自全市9个旗区的农牧民们纷纷晒特产、 展民俗,载歌载舞礼赞丰收。一场集成果展示、技术交流、 市场对接于一体的丰收节活动精彩呈现,充分彰显鄂尔多斯 农业产业蓬勃活力。
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则将“庆丰收”与“学技 术”相结合。在哈日巴召村举办的“玉米单产提升”高产示 3 范田观摩会上,亩均增产200斤至300斤的科学种植成果让 种植户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
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的稻渔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 实现了“稻熟鱼肥”的丰收盛景。测产结果显示,示范区福 瑞鲤平均体重达744.33克/尾,折合亩产达到100.48斤, 刷新了兴安盟稻田养鱼的亩产纪录。
固阳县2025年绿色高产*油菜试验示范项目创下平 均亩产211.85公斤的成绩,创下包头市历史*高纪录。今 年,固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*油菜品种“晋油6号”, 创新采用“一膜三行”种植模式,配套铺设了双毛管精准灌 溉系统。
农牧民主体:丰收喜悦的共享与传递
丰收节庆祝活动中,农牧民始终是主角。在镶黄旗主会 场,身披绶带、胸戴红花的优秀*代表作为前排嘉宾,受 到了*高礼赞。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农牧民的勤劳和汗 水,成就了丰收的季节。
主办单位在开幕式现场发布了惠农惠牧政策,互动环节 中为农牧民送出了丰收幸运盲盒,掌声欢笑不断,气氛热烈 浓郁。
节庆活动也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。主会场组织 了赛畜会、搏克、射箭、全民沙嘎、骑马拾哈达等传统比赛 和现场打草等趣味赛事活动,让牧民在竞技与协作中展现生 产本领。同时开设四大送关怀专区,包括送技术、送政策、 4 送法治、送健康。
“丰收,是对农牧民辛勤劳作的*好回报。”自治区农 牧厅副厅长海山在致辞中表示,全区粮食和畜牧业有望继续 实现连丰连稳,“又是一个丰收年”。
丰收节期间,镶黄旗主会场吸引了来自全区各盟市的农 牧民代表、企业负责人、游客等近万人次参与。牧草金黄, 牧歌悠扬,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海山所言:“总 体上全区水热条件明显好于上年,草原地区雨水充沛,牧草 长势普遍好于往年”。
在河套平原,饱满的小麦早已颗粒归仓;在兴安岭下, 稻田已换上金黄的盛装;在黑土地上,大型机械有序穿梭。 这些丰硕成果,见证了农牧民的辛勤劳作,也预示着内蒙古 农牧业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