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
从“发展瓶颈”到“振兴标杆”的西姚村实践

编辑:2025-10-11 16:16:38

分类:振兴论坛

阅读:14


在*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,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曾受制于产业零散、治理低效、服务滞后等难题。近年来,村党委以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指引,锚定党建强基、产业突围、治理革新、服务暖心四大方向,成功破解发展瓶颈,实现了从“被动追赶”到“主动领跑”的跨越式发展。2023 年该村成功创建“五星级党组织”,跻身“分类指导、争*位”一类村。2024 年合作社分红带动82户特殊群体户均增收近800元,“皇原明珠・魅力西姚”品牌深入人心。

党建领航,筑牢组织根基,锻造振兴引擎

将强化党组织建设作为“第一抓手”,创新实施“13541” 党建工作法,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。一是建强班子,提升战力。严格落实支部书记“六个一”要求,通过定期研判和外出考察,开阔视野、提升能力。例如,学习归来后即制定花椒深加工计划,决策更科学、更前瞻。二是创新机制,凝聚合力。深化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、对接市场。通过“小板凳议事日”等活动密切党群关系,并以党员星级管理激发其在环境整治、防返贫等工作中的先锋作用。

产业突围,构建多元体系,拓宽增收渠道

立足资源禀赋,打破“单打独斗”的传统模式,构建“种植筑基、品牌赋能、业态延伸”的产业生态。一是夯实基础,提升品质。聚焦花椒、黄花菜等优势作物,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种植,邀请专家解决病虫害问题,使花椒亩产量提升15%。二是打造品牌,拓展市场。主动拥抱新媒体,通过短视频、直播带货打造“西姚特色农产品”IP,并与商超、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。三是培育新业,注入动能。2024年4 月引入生姜种植,经充分调研和技术指导,长势喜人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,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。

治理革新,优化人居环境,塑造文明乡风

创新推行“加减乘除”四法治理模式,重塑乡村治理体系,让村庄既有“颜值”更有“内涵”。一是“加法”强责任。建立“党员包片、干部包组、组长包巷、保洁员包户” 四级网格,责任到人。村庄环境卫生达标率由70%提升至 98%。二是“减法”清死角。*整治房前屋后,清理垃圾8 余吨,并用闲置物品打造“微景观”5处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三是“乘法”树榜样。评选“文明户”10余户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激发村民 “人人讲文明、户户争*” 的热情。四是“除法”破陋习。开展移风易俗宣讲、好家风评选等活动,组织文化志愿服务10余场,覆盖千余人次,推动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融合。

服务暖心,聚焦民生需求,提升幸福指数

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推动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靠前”转变。一是精准摸排知民情。走遍全村1052户,重点摸清154户脱贫户和5户监测对象的情况,建立动态台账,做到“一户不落”。二是动态监测守底线。坚持每月研判,两年来妥善处置80余条预警线索,新增低保户1户,完成9户18人低保评议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

三是主动服务解民忧。针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主动作为。例如,为突发脑梗的脱贫户落实低保,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办理残疾证,为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和公益岗位,让惠民服务更有温度。

实践启示,西姚村模式的可复制价值

西姚村的振兴实践,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“破困方法论”。一是党建是根本保证。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,选优配强“领头雁”,才能将分散力量拧成一股绳。二是产业是关键支撑。只有立足本地资源,推动品牌化和业态创新,才能实现多元增收,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。三是治理是重要保障。只有创新治理模式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才能实现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的双提升。展望未来,西姚村将继续推进花椒深加工项目,完善老年服务设施,持续擦亮“皇原明珠・魅力西姚”的品牌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,行稳致远。(作者系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驻村第一书记)

Image

从“发展瓶颈”到“振兴标杆”的西姚村实践

编辑:2025-10-11 16:16:38

分类:振兴论坛

阅读:15


在*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,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曾受制于产业零散、治理低效、服务滞后等难题。近年来,村党委以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指引,锚定党建强基、产业突围、治理革新、服务暖心四大方向,成功破解发展瓶颈,实现了从“被动追赶”到“主动领跑”的跨越式发展。2023 年该村成功创建“五星级党组织”,跻身“分类指导、争*位”一类村。2024 年合作社分红带动82户特殊群体户均增收近800元,“皇原明珠・魅力西姚”品牌深入人心。

党建领航,筑牢组织根基,锻造振兴引擎

将强化党组织建设作为“第一抓手”,创新实施“13541” 党建工作法,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。一是建强班子,提升战力。严格落实支部书记“六个一”要求,通过定期研判和外出考察,开阔视野、提升能力。例如,学习归来后即制定花椒深加工计划,决策更科学、更前瞻。二是创新机制,凝聚合力。深化“党组织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党组织牵头整合资源、对接市场。通过“小板凳议事日”等活动密切党群关系,并以党员星级管理激发其在环境整治、防返贫等工作中的先锋作用。

产业突围,构建多元体系,拓宽增收渠道

立足资源禀赋,打破“单打独斗”的传统模式,构建“种植筑基、品牌赋能、业态延伸”的产业生态。一是夯实基础,提升品质。聚焦花椒、黄花菜等优势作物,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标准化种植,邀请专家解决病虫害问题,使花椒亩产量提升15%。二是打造品牌,拓展市场。主动拥抱新媒体,通过短视频、直播带货打造“西姚特色农产品”IP,并与商超、收购商建立长期合作。三是培育新业,注入动能。2024年4 月引入生姜种植,经充分调研和技术指导,长势喜人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,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。

治理革新,优化人居环境,塑造文明乡风

创新推行“加减乘除”四法治理模式,重塑乡村治理体系,让村庄既有“颜值”更有“内涵”。一是“加法”强责任。建立“党员包片、干部包组、组长包巷、保洁员包户” 四级网格,责任到人。村庄环境卫生达标率由70%提升至 98%。二是“减法”清死角。*整治房前屋后,清理垃圾8 余吨,并用闲置物品打造“微景观”5处,村容村貌焕然一新。三是“乘法”树榜样。评选“文明户”10余户,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激发村民 “人人讲文明、户户争*” 的热情。四是“除法”破陋习。开展移风易俗宣讲、好家风评选等活动,组织文化志愿服务10余场,覆盖千余人次,推动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融合。

服务暖心,聚焦民生需求,提升幸福指数

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推动服务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靠前”转变。一是精准摸排知民情。走遍全村1052户,重点摸清154户脱贫户和5户监测对象的情况,建立动态台账,做到“一户不落”。二是动态监测守底线。坚持每月研判,两年来妥善处置80余条预警线索,新增低保户1户,完成9户18人低保评议,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

三是主动服务解民忧。针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主动作为。例如,为突发脑梗的脱贫户落实低保,为行动不便的村民办理残疾证,为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和公益岗位,让惠民服务更有温度。

实践启示,西姚村模式的可复制价值

西姚村的振兴实践,为同类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“破困方法论”。一是党建是根本保证。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,选优配强“领头雁”,才能将分散力量拧成一股绳。二是产业是关键支撑。只有立足本地资源,推动品牌化和业态创新,才能实现多元增收,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。三是治理是重要保障。只有创新治理模式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才能实现环境改善与乡风文明的双提升。展望未来,西姚村将继续推进花椒深加工项目,完善老年服务设施,持续擦亮“皇原明珠・魅力西姚”的品牌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铿锵,行稳致远。(作者系陕西省潼关县代字营镇西姚村驻村第一书记)

Image

主   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
总   编:       孙丽娟

副总编:      马宏泰
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   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Image

主   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
总   编:       孙丽娟

副总编:      马宏泰
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Image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   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