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扬翔集团:科技创新*乡村振兴新动能
编辑:2025-10-11 16:41:19
分类:振兴看台
阅读:11次
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田埂上的初创企业,到以数智重构猪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型龙头,成立于1998年的扬翔集团,二十七载秉承“存于社会、回报社会”,在科技创新中筑牢产业根基,在公益实践中温暖乡村底色,更以多元联农带农机制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科技+公益+产业”的复合动能。
从初创到领军:科技赋能的产业成长之路
扬翔集团的发展轨迹,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共振。“集团成立之初就以‘以农为本、以猪为业、以猪富农’为宗旨,从基础农牧业务起步,逐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。”扬翔集团党委副书记韦勐回忆道。
谈及脱贫攻坚时期的实践,韦勐更是记忆犹新:“当时我们创新推出‘龙头企业+合作社+脱贫户’三级联动机制,打造‘一十百千万’精准扶贫养殖产业矩阵。”据韦勐介绍,集团建成15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,累计带动3万余脱贫户稳定增收,惠及25万农户,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超66万头,也因此荣获首批“全国‘万企帮万村’精准扶贫行业*民营企业”。
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。韦勐目光坚定,“面对行业变革与疫病挑战,我们必须靠科技破局。”他介绍,扬翔集团联合相关高校及院士团队,构建“产、学、研、教、推”协同机制,研发出联合物联网、大数据的“FPF未来猪场”智慧解决方案。“围绕猪只全生命周期,通过五大精准(精准防疫+精准决策+精准营养+精准环控+精准育种”五大精准领域)和八大场景(生物安全防控、肉猪养殖在线、母猪养殖在线、母猪精准营养、肉猪分栏群喂、 智能查情、智能环控、全域数智育种),实现养猪数据智能收集、全程精准管理、智能决策赋能、精准增效降本,激发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。针对非洲猪瘟等行业难题,我们的防疫规范获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,还通过‘防非实战特训营’‘配种师特训营’累计培训行业人员超2400人次,为行业稳产保供保驾护航。”韦勐骄傲地说道。如今,“FPF未来猪场”方案已在国内外100多家中大型养殖企业,超386个母猪猪场,3423个肉猪猪场应用。在线使用设备数量超25万套,服务猪只数超过500万头,韦勐坦言:“这份科技实力,正是我们赋能乡村的硬支撑。”

图:扬翔集团智能楼房猪场
爱心食堂:科技托起乡村“幸福餐桌”
“扫码按键几分钟,热饭热菜就上桌,比家里做饭还方便。”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合村的“乐龄之家幸福食堂”里,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端着温热的饭菜,笑容里满是满足。这一幕,是扬翔集团老年助餐服务工程的 生动缩影。
2023年以来,响应国家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号召,扬翔集团创新推出“智能烹饪设备+即烹生鲜速冻食品+数字化服务平台”的爱心食堂模式,精准破解农村留守、独居、残疾老人“用餐难”问题。韦勐走到爱心食堂的智能烹饪炉旁,指着烹饪设备介绍道:“这是我们集团与深圳的企业共同研发的智能烹饪炉,实现了‘无油烟、无明火’操作。搭配-35度锁鲜的即烹食材,无额外添加防腐剂,既保证营养安全,又简化运营流程。”
为保障运营可持续性,当地民政部门联合构建了“企业让利+政府补贴+社会捐赠+个人出资”的多元资金模式。“说实话,企业在这事儿上不仅不盈利,每年还得补贴运费与管理费。”韦勐坦言:“截至2025年5月,已带动50多家爱心企业与20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,在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建成运营近400家爱心食堂,服务老年人超过6万人,其中广西本土250多家。”目前已累计捐助1600多万元,专项用于爱心食堂建设,让“老有所食”的温暖底色在乡村蔓延。
履责尽责:长效机制传递企业温度
“‘日行一善’的理念,早已融入扬翔集团的发展血脉。”谈及集团的慈善实践,韦勐如数家珍,打开了话匣子。2017年3月,集团联合员工发起成立广西扬翔慈善基金会,创新搭建“每日一捐”社会化公益平台。“每个工作日,工作人员都会从公益平台选取救助项目精准帮扶,至今已累计捐助1129次,金额达56.4万元。”截至2025年8月,基金会累计支持1300多个项目建设,总捐助资金超2580万元,涵盖助学、赈灾、慰问等多个领域。
在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,扬翔集团的捐款帮扶更显精准有力。韦勐举例道:“2021年3月,我们集团响应贵港市委、市政府‘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’号召,一次性捐款2500万元,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‘扬翔新村’建设。”如今,这里已完成98栋房屋外立面改造,建成九曲桥、民族团结大舞台等设施,入选了2023年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,成为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的样板工程,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公益捐款带来的生活变迁。
联农带农:就业与增收的双向赋能
“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可持续,而产业可持续的核心在风险可控。”基于这个认知,扬翔集团创新性地探索出“大企业兜底+村集体入股”的合作模式,为扶贫资金找到安全*的出口。韦勐难掩激动的介绍着:“在贵港市港南区瓦塘村,我们集团与当地150多个村集体经济合作,开展存栏3万头生猪《扬翔养猪场产业扶贫项目》,项目总投资金6500万(其中瓦塘村整合各类资金4500万),流转村集体土地211.55亩进行合作,签订10年合作协议,仅2024年就支付分红590万元,让1.2万村民直接受益。”说这句话时,韦勐眼底满是自豪。
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“稳”。韦勐解释道:“我们通过‘公司+基地+农户 ’的合作养猪模式,既是农户建好猪舍、负责育肥猪的饲养管理,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、饲料、兽药、技术及销售一条龙服务的‘低价兜底高价利润分红’的合同合作养猪模式,使农户养猪不受市场风险干扰,免受市场价格波动而造成损失,帮助广大养殖户养猪增收。2024年公司运用该模式带动养户1838户,助农增收111275万元,户均达60万元。”
就业是*基本的民生保障。韦勐补充道:“扬翔集团8500名员工中,大量岗位都向乡村劳动力倾斜,吸纳户籍在农村的达5000余人就业。各地养殖场、饲料厂更成为就近就业的‘蓄水池’。”此外,集团的饲料销售、设备维护、物流配送等环节,还间接带动了数万名乡村人员灵活就业。“能让村民实现‘家门口上班、照顾家两不误’,这是我们在就业帮扶上*朴素的目标。”
从智能养猪事业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从产业分红的稳定增收到就近就业的踏实收入,扬翔集团不断用科技创新筑牢产业根基,用公益传递企业温度,用共赢的机制*动能。正如其入选CMG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实践所展示,这家从乡村走出的企业,正以全产业链之力,书写着企业与乡村共生共荣发展的振兴篇章。
扬翔集团:科技创新*乡村振兴新动能
编辑:2025-10-11 16:41:19
分类:振兴看台
阅读:12次
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田埂上的初创企业,到以数智重构猪业全产业链的科技型龙头,成立于1998年的扬翔集团,二十七载秉承“存于社会、回报社会”,在科技创新中筑牢产业根基,在公益实践中温暖乡村底色,更以多元联农带农机制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科技+公益+产业”的复合动能。
从初创到领军:科技赋能的产业成长之路
扬翔集团的发展轨迹,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同频共振。“集团成立之初就以‘以农为本、以猪为业、以猪富农’为宗旨,从基础农牧业务起步,逐步在行业中站稳脚跟。”扬翔集团党委副书记韦勐回忆道。
谈及脱贫攻坚时期的实践,韦勐更是记忆犹新:“当时我们创新推出‘龙头企业+合作社+脱贫户’三级联动机制,打造‘一十百千万’精准扶贫养殖产业矩阵。”据韦勐介绍,集团建成15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,累计带动3万余脱贫户稳定增收,惠及25万农户,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超66万头,也因此荣获首批“全国‘万企帮万村’精准扶贫行业*民营企业”。
科技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。韦勐目光坚定,“面对行业变革与疫病挑战,我们必须靠科技破局。”他介绍,扬翔集团联合相关高校及院士团队,构建“产、学、研、教、推”协同机制,研发出联合物联网、大数据的“FPF未来猪场”智慧解决方案。“围绕猪只全生命周期,通过五大精准(精准防疫+精准决策+精准营养+精准环控+精准育种”五大精准领域)和八大场景(生物安全防控、肉猪养殖在线、母猪养殖在线、母猪精准营养、肉猪分栏群喂、 智能查情、智能环控、全域数智育种),实现养猪数据智能收集、全程精准管理、智能决策赋能、精准增效降本,激发畜牧新质生产力发展。针对非洲猪瘟等行业难题,我们的防疫规范获农业农村部全国推广,还通过‘防非实战特训营’‘配种师特训营’累计培训行业人员超2400人次,为行业稳产保供保驾护航。”韦勐骄傲地说道。如今,“FPF未来猪场”方案已在国内外100多家中大型养殖企业,超386个母猪猪场,3423个肉猪猪场应用。在线使用设备数量超25万套,服务猪只数超过500万头,韦勐坦言:“这份科技实力,正是我们赋能乡村的硬支撑。”

图:扬翔集团智能楼房猪场
爱心食堂:科技托起乡村“幸福餐桌”
“扫码按键几分钟,热饭热菜就上桌,比家里做饭还方便。”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新合村的“乐龄之家幸福食堂”里,年过八旬的独居老人李大爷端着温热的饭菜,笑容里满是满足。这一幕,是扬翔集团老年助餐服务工程的 生动缩影。
2023年以来,响应国家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号召,扬翔集团创新推出“智能烹饪设备+即烹生鲜速冻食品+数字化服务平台”的爱心食堂模式,精准破解农村留守、独居、残疾老人“用餐难”问题。韦勐走到爱心食堂的智能烹饪炉旁,指着烹饪设备介绍道:“这是我们集团与深圳的企业共同研发的智能烹饪炉,实现了‘无油烟、无明火’操作。搭配-35度锁鲜的即烹食材,无额外添加防腐剂,既保证营养安全,又简化运营流程。”
为保障运营可持续性,当地民政部门联合构建了“企业让利+政府补贴+社会捐赠+个人出资”的多元资金模式。“说实话,企业在这事儿上不仅不盈利,每年还得补贴运费与管理费。”韦勐坦言:“截至2025年5月,已带动50多家爱心企业与20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,在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湖北等地建成运营近400家爱心食堂,服务老年人超过6万人,其中广西本土250多家。”目前已累计捐助1600多万元,专项用于爱心食堂建设,让“老有所食”的温暖底色在乡村蔓延。
履责尽责:长效机制传递企业温度
“‘日行一善’的理念,早已融入扬翔集团的发展血脉。”谈及集团的慈善实践,韦勐如数家珍,打开了话匣子。2017年3月,集团联合员工发起成立广西扬翔慈善基金会,创新搭建“每日一捐”社会化公益平台。“每个工作日,工作人员都会从公益平台选取救助项目精准帮扶,至今已累计捐助1129次,金额达56.4万元。”截至2025年8月,基金会累计支持1300多个项目建设,总捐助资金超2580万元,涵盖助学、赈灾、慰问等多个领域。
在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,扬翔集团的捐款帮扶更显精准有力。韦勐举例道:“2021年3月,我们集团响应贵港市委、市政府‘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’号召,一次性捐款2500万元,其中500万元专项用于覃塘区大岭乡龙马村‘扬翔新村’建设。”如今,这里已完成98栋房屋外立面改造,建成九曲桥、民族团结大舞台等设施,入选了2023年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,成为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的样板工程,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公益捐款带来的生活变迁。
联农带农:就业与增收的双向赋能
“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可持续,而产业可持续的核心在风险可控。”基于这个认知,扬翔集团创新性地探索出“大企业兜底+村集体入股”的合作模式,为扶贫资金找到安全*的出口。韦勐难掩激动的介绍着:“在贵港市港南区瓦塘村,我们集团与当地150多个村集体经济合作,开展存栏3万头生猪《扬翔养猪场产业扶贫项目》,项目总投资金6500万(其中瓦塘村整合各类资金4500万),流转村集体土地211.55亩进行合作,签订10年合作协议,仅2024年就支付分红590万元,让1.2万村民直接受益。”说这句话时,韦勐眼底满是自豪。
这种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“稳”。韦勐解释道:“我们通过‘公司+基地+农户 ’的合作养猪模式,既是农户建好猪舍、负责育肥猪的饲养管理,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、饲料、兽药、技术及销售一条龙服务的‘低价兜底高价利润分红’的合同合作养猪模式,使农户养猪不受市场风险干扰,免受市场价格波动而造成损失,帮助广大养殖户养猪增收。2024年公司运用该模式带动养户1838户,助农增收111275万元,户均达60万元。”
就业是*基本的民生保障。韦勐补充道:“扬翔集团8500名员工中,大量岗位都向乡村劳动力倾斜,吸纳户籍在农村的达5000余人就业。各地养殖场、饲料厂更成为就近就业的‘蓄水池’。”此外,集团的饲料销售、设备维护、物流配送等环节,还间接带动了数万名乡村人员灵活就业。“能让村民实现‘家门口上班、照顾家两不误’,这是我们在就业帮扶上*朴素的目标。”
从智能养猪事业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从产业分红的稳定增收到就近就业的踏实收入,扬翔集团不断用科技创新筑牢产业根基,用公益传递企业温度,用共赢的机制*动能。正如其入选CMG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实践所展示,这家从乡村走出的企业,正以全产业链之力,书写着企业与乡村共生共荣发展的振兴篇章。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