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

黄亚兰姐妹弃医从农 荒山种出“金吊瓜”

编辑:2025-10-11 19:40:27

分类:人物故事

阅读:9


在湘西保靖县迁陵镇梭西村的连绵山峦间,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吊瓜藤攀爬在整齐的钢丝棚架上,硕果累累,与远山、田野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图。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,见证了一对姊妹花——黄亚兰与黄亚翠——从城市中医针灸师到山地新农人的华丽转身。

新农人姐姐黄亚兰(左)与妹妹黄亚翠(右)在修剪枝条。

十八年中医缘,一颗返乡心

姐妹俩在湘西州府吉首市经营中医针灸养生馆十八年,技艺精湛,生活安稳。然而,一次与同行欧琪芳的偶然闲聊,却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。得知梭西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吊瓜效益可观,且吊瓜(学名:栝楼)本身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,姐妹俩怦然心动。

 “我们对吊瓜太熟悉了,”姐姐黄亚兰说,“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《本草纲目》,古籍里早记载了它能润肺化痰、滑肠通便。它的根、果、籽都能入药,现代研究还有护心、*等作用。这不仅是作物,更是宝贝。”深厚的中医知识背景,让她们敏锐地洞察到吊瓜背后广阔的健康产业前景。怀着对乡土的热爱与对中医药事业的延伸梦想,2024年10月,她们毅然决定: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,进山创业! 

破荒拓土,倾尽所有搏未来 

2024年11月,保靖易居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。姐妹俩拿出全部积蓄,甚至贷款147.2万元,总共投入220万元,一口气流转了320亩抛荒多年的土地。 

创业维艰,远超想象。面对杂草丛生的荒地,她们租用两台挖掘机足足平整了45天,仅此一项就花费近20万元。随后,又投入30多万元购买种苗。从城市中医针灸师到田间地头,姐妹俩一切从零开始。没有技术,妹妹黄亚翠就彻夜上网查资料、学技术,笔记写了好几本。防治炭疽病、根腐病,应对蚜虫、瓜绢螟……每一个难题都靠着挑灯夜读和反复跑瓜地观察解决。“晚上十点还在瓜棚是常事,看到叶子黄一点,心就揪一下。”黄亚翠回忆道。 

天道酬勤,荒山结出“致富果” 

汗水浇灌希望。在姐妹俩的精心管护下,吊瓜长势喜人,目前已进入壮果期。预计今年首批挂果就能收获2万斤,按保底价计算,收入可观。更让她们欣慰的是,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,已累计聘请季节工超4000人次,发放工钱40多万元,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合作社成员中不乏有退伍军人和返乡博士生,一片新兴的产业正在凝聚人才,焕发乡村活力。 

“压力非常大,所有身家都押上了,”黄亚兰坦言,“但看到瓜一天天长大,村民有了收入,心里又很踏实。我们相信中医智慧指引的方向没错,吊瓜的健康价值一定会被市场认可。”

黄亚兰看着正在壮果的吊瓜,心里五味杂陈,久不下雨,抗旱难题摆在眼前。 

以中医之本,铸产业之魂  

对于未来,姐妹俩规划清晰:继续精进种植技术,力争后年亩产提至500斤,同时探索吊瓜籽的深加工,打造绿色保健食品品牌,将药食同源的理念融入产品,提升附加值。她们的目标不仅是个人创业成功,更希望以此带动梭西村乃至更广区域形成吊瓜特色产业,让这座湘西山村因这片“金瓜”而更加富足、兴旺。 

从城市中医针灸馆到乡村瓜棚,黄亚兰和黄亚翠姐妹用勇气和智慧,在青山绿水间写下了新时代女性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。她们的故事证明,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相结合,必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*美的果实。

Image

黄亚兰姐妹弃医从农 荒山种出“金吊瓜”

编辑:2025-10-11 19:40:27

分类:人物故事

阅读:10


在湘西保靖县迁陵镇梭西村的连绵山峦间,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吊瓜藤攀爬在整齐的钢丝棚架上,硕果累累,与远山、田野交织成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图。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,见证了一对姊妹花——黄亚兰与黄亚翠——从城市中医针灸师到山地新农人的华丽转身。

新农人姐姐黄亚兰(左)与妹妹黄亚翠(右)在修剪枝条。

十八年中医缘,一颗返乡心

姐妹俩在湘西州府吉首市经营中医针灸养生馆十八年,技艺精湛,生活安稳。然而,一次与同行欧琪芳的偶然闲聊,却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。得知梭西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吊瓜效益可观,且吊瓜(学名:栝楼)本身具有极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,姐妹俩怦然心动。

 “我们对吊瓜太熟悉了,”姐姐黄亚兰说,“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《本草纲目》,古籍里早记载了它能润肺化痰、滑肠通便。它的根、果、籽都能入药,现代研究还有护心、*等作用。这不仅是作物,更是宝贝。”深厚的中医知识背景,让她们敏锐地洞察到吊瓜背后广阔的健康产业前景。怀着对乡土的热爱与对中医药事业的延伸梦想,2024年10月,她们毅然决定: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,进山创业! 

破荒拓土,倾尽所有搏未来 

2024年11月,保靖易居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。姐妹俩拿出全部积蓄,甚至贷款147.2万元,总共投入220万元,一口气流转了320亩抛荒多年的土地。 

创业维艰,远超想象。面对杂草丛生的荒地,她们租用两台挖掘机足足平整了45天,仅此一项就花费近20万元。随后,又投入30多万元购买种苗。从城市中医针灸师到田间地头,姐妹俩一切从零开始。没有技术,妹妹黄亚翠就彻夜上网查资料、学技术,笔记写了好几本。防治炭疽病、根腐病,应对蚜虫、瓜绢螟……每一个难题都靠着挑灯夜读和反复跑瓜地观察解决。“晚上十点还在瓜棚是常事,看到叶子黄一点,心就揪一下。”黄亚翠回忆道。 

天道酬勤,荒山结出“致富果” 

汗水浇灌希望。在姐妹俩的精心管护下,吊瓜长势喜人,目前已进入壮果期。预计今年首批挂果就能收获2万斤,按保底价计算,收入可观。更让她们欣慰的是,合作社成立不到一年,已累计聘请季节工超4000人次,发放工钱40多万元,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合作社成员中不乏有退伍军人和返乡博士生,一片新兴的产业正在凝聚人才,焕发乡村活力。 

“压力非常大,所有身家都押上了,”黄亚兰坦言,“但看到瓜一天天长大,村民有了收入,心里又很踏实。我们相信中医智慧指引的方向没错,吊瓜的健康价值一定会被市场认可。”

黄亚兰看着正在壮果的吊瓜,心里五味杂陈,久不下雨,抗旱难题摆在眼前。 

以中医之本,铸产业之魂  

对于未来,姐妹俩规划清晰:继续精进种植技术,力争后年亩产提至500斤,同时探索吊瓜籽的深加工,打造绿色保健食品品牌,将药食同源的理念融入产品,提升附加值。她们的目标不仅是个人创业成功,更希望以此带动梭西村乃至更广区域形成吊瓜特色产业,让这座湘西山村因这片“金瓜”而更加富足、兴旺。 

从城市中医针灸馆到乡村瓜棚,黄亚兰和黄亚翠姐妹用勇气和智慧,在青山绿水间写下了新时代女性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。她们的故事证明,深厚的文化积淀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相结合,必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*美的果实。

Image

主   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
总   编:       孙丽娟

副总编:      马宏泰
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   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Image

主   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
总   编:       孙丽娟

副总编:      马宏泰
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Image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   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