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内蒙古宁城:数字种苗工厂带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
编辑:2025-10-11 19:48:44
分类:振兴行动
阅读:9次

内蒙古宁城县是设施蔬菜产业大县,总面积达56万亩,规模居全国第三、自治区第一。年产蔬菜169万吨,产值72亿元。重点分布在16个镇乡街、203个行政村,从业7.3万户17.5万人,有万亩以上高标准日光温室园区8处。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、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。宁城县精准使用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字种苗工厂项目,不但补齐了全县设施农业链条前端缺失种子种苗的短板和不足,而且提高了设施农业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水平。
宁城安信数字种苗工厂项目总投资2.1亿元,其中衔接资金7000万元,占地450亩,共分为两期建设,建设玻璃连栋温室2.2万平方米、薄膜连栋温室3.44万平方米、日光温室4万平方米,现已全部建成投产。
大力推广智能农艺
安信种苗首创的“25节点育苗法”,对育苗前期准备、催芽与播种、播种后管理、出苗后管理以及秧苗定植前管理等5个过程共“25个关键点”的精准控制,减少人为或天气因素对种苗培育质量的影响,激发种子潜能,提高种苗抗性,提高作物产量。建成数字种苗工厂智能集控中心,实现种苗的生产数字化模型化,克服了管理凭经验的产业发展瓶颈。系统集成了远程监控、预警、数据收集分析和生产决策等功能,有效整合了种苗生产各环节智能设备。首创基于云平台的种苗生产管理运营系统,将种苗运营管理各环节有机串联,企业内部人、财、物科学配置及成本管控,订单—原材料—育苗流程—市场,实现销售管理、生产管理、财务管理、服务平台各系统有机配合,保证质量管理各步骤的实施、监控、可溯源,极大地减少了失误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自主研发智能装备
研发使用蔬菜智能精量播种机,通过采用以STM32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,结合精密机械、视觉识别技术、OpenCV图像处理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播种过程进行全程检测,实现智能补种,降低空穴、重播率,种子单粒率可达到99%。设备结合苗盘自动入床机和全自动物流苗床,实现播种后自动摆放运输到温室指定位置。研发使用茄果类种苗嫁接机器人,设备仅需将整盘种苗置于指定位置,设备即可全自动完成所有嫁接工作,完成后,可直接取走已嫁接好的整盘种苗。设备运用CCD智能识别和多维机械臂操作,自动抓取接穗和砧木,自动下苗装盘,精准定位接穗和砧木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,降低工人劳动强度,打破专业工人短缺的瓶颈,同时避免人事活动造成的病菌传播,使嫁接苗量质双升。研发使用智能喷灌系统:通过植物表型识别技术及各类种苗生长曲线模型,对种苗状态(水分、营养、健康状况)进行检测识别,并上传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,自动采取变量处理措施,对种苗进行灌溉、施肥作业。研发使用种苗病害智能识别及自动喷药系统:通过*的神经网络、视觉技术,自动识别种苗病虫害、缺水缺肥、大小不齐等非健康状态,并自动采取对应的植保措施。对种苗数据进行采集,通过AI神经网络模型和云端GPU算力服务器,瞬间完成健康识别。根据识别结果,施药系统自动采取措施,确保问题种苗得到及时有效处理。可识别番茄晚疫病、西瓜蔓枯病等21种常见病害,整体识别率达到85%以上,误诊率低于1%。数据与生产管理系统互通,全程无人化。
探索构建数字农艺知识库
通过将技术经验转化为数字信息,构建种苗生长的数字化模型,并建立数字农艺知识库,实现农业知识的信息化和可操作化。采用5G技术,为种苗工厂内设备提供实时、*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环境,支持智能机械设备的远程操控,提高生产效率。设计研发了种苗生产专用的智能农机装备,减少用工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,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。开发了安信数字种苗管理系统、智能集控中心、病害识别系统等,实现人与人、人与机械、机械与机械的互联互动,提升种苗生产质量和效率。采用新型温室结构和能源系统,改进温室补光、喷灌、通风、加湿、遮阳、保温等系统,实现智能化、机械化操作,降低能耗成本,减轻环境负担,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。
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
对种苗生产流程精准控制,减少80%人工依赖,降低60%农药化肥投入,结合低碳节能温室技术可节省50%以上能耗成本,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%以上,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%以上。培育的*壮苗使蔬菜亩产增加收益3600元。工厂年产蔬菜种苗2亿株,产值2亿元,可实现利润4000万元。该项目解决了蔬菜种苗生产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,推动我国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。由人工经验管理转向智能化、精准化管理,实现设施自适应管理和机器换人,解决了“缺好苗”的社会难题。同时,可增加就业岗位120个,年人均增收2.5万元。另外,积累大量本地农业数据,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,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理,促进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。数字化智能育苗温室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减少了资源消耗与浪费,建立了绿色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,农药和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用量降低,生态效益显著。
建立密切联农带农机制
安信数字种苗具有较强的种子研发、种苗繁育技术能力,为全县设施蔬菜种植园区提供*种苗,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、产量。有效解决当地过去绝大部分种苗需从外地购进问题,每株可节省运费0.1元,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省成本1000万元。本地育苗更加适应当地环境,避免外来物种的侵袭和土传病害的发生,每株可节省用药0.1元,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省成本1000万元。(作者单位:内蒙古宁城县农牧局)
内蒙古宁城:数字种苗工厂带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
编辑:2025-10-11 19:48:44
分类:振兴行动
阅读:10次

内蒙古宁城县是设施蔬菜产业大县,总面积达56万亩,规模居全国第三、自治区第一。年产蔬菜169万吨,产值72亿元。重点分布在16个镇乡街、203个行政村,从业7.3万户17.5万人,有万亩以上高标准日光温室园区8处。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、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。宁城县精准使用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,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字种苗工厂项目,不但补齐了全县设施农业链条前端缺失种子种苗的短板和不足,而且提高了设施农业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水平。
宁城安信数字种苗工厂项目总投资2.1亿元,其中衔接资金7000万元,占地450亩,共分为两期建设,建设玻璃连栋温室2.2万平方米、薄膜连栋温室3.44万平方米、日光温室4万平方米,现已全部建成投产。
大力推广智能农艺
安信种苗首创的“25节点育苗法”,对育苗前期准备、催芽与播种、播种后管理、出苗后管理以及秧苗定植前管理等5个过程共“25个关键点”的精准控制,减少人为或天气因素对种苗培育质量的影响,激发种子潜能,提高种苗抗性,提高作物产量。建成数字种苗工厂智能集控中心,实现种苗的生产数字化模型化,克服了管理凭经验的产业发展瓶颈。系统集成了远程监控、预警、数据收集分析和生产决策等功能,有效整合了种苗生产各环节智能设备。首创基于云平台的种苗生产管理运营系统,将种苗运营管理各环节有机串联,企业内部人、财、物科学配置及成本管控,订单—原材料—育苗流程—市场,实现销售管理、生产管理、财务管理、服务平台各系统有机配合,保证质量管理各步骤的实施、监控、可溯源,极大地减少了失误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自主研发智能装备
研发使用蔬菜智能精量播种机,通过采用以STM32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,结合精密机械、视觉识别技术、OpenCV图像处理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播种过程进行全程检测,实现智能补种,降低空穴、重播率,种子单粒率可达到99%。设备结合苗盘自动入床机和全自动物流苗床,实现播种后自动摆放运输到温室指定位置。研发使用茄果类种苗嫁接机器人,设备仅需将整盘种苗置于指定位置,设备即可全自动完成所有嫁接工作,完成后,可直接取走已嫁接好的整盘种苗。设备运用CCD智能识别和多维机械臂操作,自动抓取接穗和砧木,自动下苗装盘,精准定位接穗和砧木,全程无需人工干预,降低工人劳动强度,打破专业工人短缺的瓶颈,同时避免人事活动造成的病菌传播,使嫁接苗量质双升。研发使用智能喷灌系统:通过植物表型识别技术及各类种苗生长曲线模型,对种苗状态(水分、营养、健康状况)进行检测识别,并上传服务器进行数据分析,自动采取变量处理措施,对种苗进行灌溉、施肥作业。研发使用种苗病害智能识别及自动喷药系统:通过*的神经网络、视觉技术,自动识别种苗病虫害、缺水缺肥、大小不齐等非健康状态,并自动采取对应的植保措施。对种苗数据进行采集,通过AI神经网络模型和云端GPU算力服务器,瞬间完成健康识别。根据识别结果,施药系统自动采取措施,确保问题种苗得到及时有效处理。可识别番茄晚疫病、西瓜蔓枯病等21种常见病害,整体识别率达到85%以上,误诊率低于1%。数据与生产管理系统互通,全程无人化。
探索构建数字农艺知识库
通过将技术经验转化为数字信息,构建种苗生长的数字化模型,并建立数字农艺知识库,实现农业知识的信息化和可操作化。采用5G技术,为种苗工厂内设备提供实时、*的数据传输和通信环境,支持智能机械设备的远程操控,提高生产效率。设计研发了种苗生产专用的智能农机装备,减少用工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,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。开发了安信数字种苗管理系统、智能集控中心、病害识别系统等,实现人与人、人与机械、机械与机械的互联互动,提升种苗生产质量和效率。采用新型温室结构和能源系统,改进温室补光、喷灌、通风、加湿、遮阳、保温等系统,实现智能化、机械化操作,降低能耗成本,减轻环境负担,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。
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
对种苗生产流程精准控制,减少80%人工依赖,降低60%农药化肥投入,结合低碳节能温室技术可节省50%以上能耗成本,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%以上,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%以上。培育的*壮苗使蔬菜亩产增加收益3600元。工厂年产蔬菜种苗2亿株,产值2亿元,可实现利润4000万元。该项目解决了蔬菜种苗生产数字化程度低的问题,推动我国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。由人工经验管理转向智能化、精准化管理,实现设施自适应管理和机器换人,解决了“缺好苗”的社会难题。同时,可增加就业岗位120个,年人均增收2.5万元。另外,积累大量本地农业数据,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,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理,促进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。数字化智能育苗温室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,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减少了资源消耗与浪费,建立了绿色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,农药和化肥等化学投入品用量降低,生态效益显著。
建立密切联农带农机制
安信数字种苗具有较强的种子研发、种苗繁育技术能力,为全县设施蔬菜种植园区提供*种苗,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、产量。有效解决当地过去绝大部分种苗需从外地购进问题,每株可节省运费0.1元,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省成本1000万元。本地育苗更加适应当地环境,避免外来物种的侵袭和土传病害的发生,每株可节省用药0.1元,每年可为种植户节省成本1000万元。(作者单位:内蒙古宁城县农牧局)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主 办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
总 编: 孙丽娟
副总编: 马宏泰
电话:195-0351-0668、131-3336-5974
地址:太原解放路东仓巷甲4号办公大楼

版权所有:山西乡村振兴编辑部 备案号:晋ICP备****号




